•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云智搜

    扫一扫关注

    试点“八大业务分类” 制度建设保驾护航

       2021-07-27 610
    核心提示:  2017年,制度建设为行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的作用愈发凸显。试点“八大业务分类”,是2017年信托行业一大制度建设。在2016年信托业年会上,监管机构首次将信托公司业务分成八大类,即债权信托、股权信托、标品信托、同业信托、财产信托、资产证券化信托、公益(慈善)信托、事务信托。2017年4月中旬,银监会下发了《信托

      2017年,制度建设为行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的作用愈发凸显。试点“八大业务分类”,是2017年信托行业一大制度建设。在2016年信托业年会上,监管机构首次将信托公司业务分成八大类,即债权信托、股权信托、标品信托、同业信托、财产信托、资产证券化信托、公益(慈善)信托、事务信托。2017年4月中旬,银监会下发了《信托业务监管分类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以及《信托业务监管分类说明》(试行),启动八大业务分类试点改革,并经信托公司自愿申请,属地银监局推荐,最终确定在10家信托公司进行试点。

      监管机构相关负责人表示,“八大业务”解决信托行业发展方向的问题,将对信托行业产生深远影响。首次划分“八大业务”实现科学、清晰、合理的一元维度分类,“内容无交叉,风险无处藏”;第一次在信托业务分类中体现了受托责任;以信托业务分类为基础,构建和形成一整套具有相同逻辑、标准、术语,层层递进的信托监管制度。

      7月26日,银监会和民政部联合制定的《慈善信托管理办法》正式公布。在这份文件中,银监会从监管角度明确信托公司开展慈善信托业务可享受的各项优惠措施。例如,信托公司开展慈善信托业务免计风险资本,免予认购信托业保障基金。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办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慈善信托规制体系基本建立。当慈善插上信托的翅膀,慈善信托一定会行稳致远。希望通过《办法》的制定和有效实施,逐步将慈善信托打造成我国慈善事业的重要渠道。

      8月30日,银监会下发《信托登记管理办法》,并于9月1日开始施行。与之配套的信托登记系统也于9月1日正式上线运行,标志着信托统一登记制度初步建立。业内人士指出,信托产品登记制度的建立,对信托业发展和监管具有积极意义,能够促进信托业务更加规范开展,完善行业信息披露,提升监管力度;能降低信托产品被“冒用”等风险,有助于减少金融乱象,规范金融秩序;有助于提高信托业公信力,保护信托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推动信托市场深化发展。

      信托登记制度的出台和信托登记系统的正式运行,也标志着银监会构建的信托业“一体三翼”监管运行体系形成。所谓“一体”,是指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对信托业包括信托公司、信托业保障基金公司、信登公司的监管工作;“三翼”指银监会协调信托业协会发挥的行业自律作用,信托业保障基金公司运营信托业保障基金发挥行业保障机制作。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10079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