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表示,随着消费增速加快,公共服务进一步健全,未来中国服务业发展将会更加迅速,这反过来也会进一步刺激消费,提升消费对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2013年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为10.0%,比上年略微下降0.1个百分点,比重基本持平,而第三产业比重则明显提高,达到46.1%,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比重高2.2个百分点,这是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这种变化不仅是消费结构升级不断加快的客观反映,也是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不断推进的结果。”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谢鸿光在解读公报时说。
甘肃农业大学中国三产化/服务化课题组在评价这一变化时更是直接指出:中国经济已进入“服务化”时代。该课题组在其24日发布的报告中表示,“中国服务化的进程不可逆转,越来越快。服务化是经济发展的绝对主力和最大潜力,也是就业增加的绝对主力和最大潜力,中国服务化的速度超过工业化的速度。”
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接受上证报采访时也表示,近年来中国服务业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服务业投资增速加快,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中多是服务业,这些都与服务业比重上升密切相关。
他认为,未来服务业发展会更加迅速。原因有三:第一,消费增速会加快。随着收入改革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推进,财政转移会更多投入到老百姓身上,这必然会刺激消费,从而提升服务业增速;第二,公共服务会进一步健全,改善民生成为一大要务,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会增加,这会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业发展;第三,开放力度会加大,从而进一步提升服务业水平。
“随着服务业发展,服务业体系会逐步完善,会更好满足消费需求,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消费,从而进一步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助力。”连平说。
近年来我们对消费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消费一度成为经济增长第一大助力,但好景不长,去年数据显示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为50%,不及投资贡献率54.4%,投资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因此,连平强调,应大力发展服务业,服务业与消费可以相互促进,“消费对GDP的贡献率提高,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会更好,经济增长质量也会更高。”
除了产业结构优化外,《2013年统计公报》中就业的稳定也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