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云智搜

    扫一扫关注

    新兴行业分类指导目录近期发布

       2021-07-24 540
    核心提示:  随着《意见》出台,从事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新兴企业因为没有身份认证而无法注册的问题将得到解决。  青年报记者从昨日召开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为了解决新兴行业企业“身份认证”难题,上海出台了《关于促进本市新兴行业加快发展完善新兴行业分类指导的意见》,并首创了六部门联动协调机制。目前,六

      随着《意见》出台,从事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新兴企业因为没有身份认证而无法注册的问题将得到解决。

      青年报记者从昨日召开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为了解决新兴行业企业“身份认证”难题,上海出台了《关于促进本市新兴行业加快发展完善新兴行业分类指导的意见》,并首创了六部门联动协调机制。目前,六部门已梳理了225个新兴行业企业的经营范围和名称表述以及行业分类,形成了《上海市新兴行业分类指导目录(2017版)》,将于近期发布。

      近年来,在本市“四个中心”建设和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大量新兴行业断涌现。企业越来越希望通过营业执照的名称和经营范围来体现经营内容的创新性。不过,由于多数新兴行业超出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所划分的行业类别,导致新兴行业缺乏统一行业分类标准,面临着“名不正言不顺”的尴尬。

      上海二三四五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彭亚栋对此深有感触。“我们的上市公司是互联网公司,经营范围是互联网的相关业务,当我们要做新兴的大数据业务时,就要注册新的公司。”彭亚栋说,大数据科技公司做的是大数据科技业务,但在工商部门的名录里没有这一项,因此公司注册时就出现了找不到“婆家”的情况,“我们既不是互联网公司也不是软件公司,我们输出的是对数据分析后的智能报告,但这一项名录里没有,所以就面临了‘名不正言不顺’的尴尬。”

      针对新兴行业登记“无规范可依、无先例可循”的情况,近年来,上海工商部门深入调查研究,对于确有社会需求、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一些新兴行业,在企业名称和经营范围表述上给与支持,大力支持新兴行业发展。

      市工商局副局长钟民昨日表示,优化新兴行业的发展环境,不仅需要在市场主体准入登记上有所作为,更需要形成与新兴行业发展相适应的政府部门管理和扶持的合力,营造一个开放、包容、审慎的成长环境。早在2010年,市工商局就会同市地税局、市统计局等相关部门开展调研,梳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没有载明的项目,进行了对应行业分类与代码标注,形成了相关新兴行业分类目录,从被动解决企业反映问题转为主动回应企业需求。这是建立部门间联动机制的一次有效探索。

      今年,市委、市政府对支持新兴行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兴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相关部门必须建立联动协同的长效工作机。

     
    标签: 行业分类目录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10079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