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1月14日电 (尹星云)按照国家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工作要求,2020年是实现排污许可证全覆盖的收官之年。记者从北京市房山区生态环境局了解到,截至目前,房山区已完成排污许可证全覆盖工作,全区累计持证排污单位522家,固定污染源排污登记1082家。
有人可能会疑惑不解:排污明明是件“坏事”,怎么能够“许可”呢?实际上,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排放污染物,是不现实的,但必须依法排放、达到规定标准。排污许可是指依法对固定污染源的排污行为提出具体要求,并以书面形式确定下来。凡纳入《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的排污单位,必须事先向环境保护部门申请排污许可证,经批准获得许可证后,才能排污。
据了解,企事业排污单位是我国污染物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控制和减少企事业单位排污,对于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至关重要。为切实做好排污许可证“一证式”管理,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房山区生态环境局不定期对辖区内持证单位开展排污许可证专项执法,全面检查排污许可证规定的许可事项的实施情况,重点检查主要排放口污染物排放种类、浓度及总量等是否达到排放许可限值要求等,严厉打击企业不按证排污、企业自行监测环节存在的违法行为等,督促企业加强日常管理、落实主体责任,推动排污许可制度落地生效。
“许可证要是不能用起来,许可证的要求要是得不到落实,那就是废纸一张,证就白发了。”11月13日上午,记者在房山区生态环境局执法队员的带领下,来到了城关再生水厂。每天,都有4万吨来自城关地区的生活污水通过管线进入厂区,经过处理后,达标排放至房山人的“母亲河”大石河。如果这家企业不按照规范进行排放,大石河的生态环境将日趋恶化。
执法队员首先来到再生水厂的曝气池,检查污水处理设备的运行情况,随后在排水口取样,送到厂里的实验室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出水口数据均达到了排放标准。在排水口,记者看到,股股清流,进入大石河后营造出了一大片水面,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风景如画。
城关再生水厂厂长相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