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巨大的资金需求,一边是艰难的融资之路,这与我们印象中“财大气粗”的基建企业似乎并不吻合。事实上,我国基建企业在股市并不受待见,“借债度日”几乎成为唯一选择。滚动式的债务融资不但使企业财务成本大幅攀升,更会对企业投资行为产生负面影响,导致企业逐步陷入困难。
针对上述难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光华思想力”新金融研究系列报告之十三《解决基建企业权益融资难题的REITs思路》提出:
●基建企业既需要与其投资周期相匹配的长期权益型资本,也需要有效和低风险的退出机制以缩短项目的回报周期,应大力促进将基础设施作为基础资产进行资产证券化并上市交易,使得基础设施REITs成为我国基建企业权益型融资难题的破局之策。
当前,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权益型融资难题凸显。在股票一级市场中,A股近年来新上市的基建企业多为轻资产的基础设施设计类企业,2008年后H股市场中也再未有基建企业上市。在股票二级市场中,由于基建企业的PB倍数已经普遍在1倍以下,其较少借助股票市场进行权益再融资,2010年至2020年,A股基建企业年均再融资额仅为其总市值的1.2%,而银行贷款、公开市场发债规模则是再融资规模的12倍、8倍。权益型融资难使得我国基建上市企业的经营与财务状况不断恶化,至2020年资产负债率的中位值已经高达75.6%。
经营与融资模式的错配是基建企业陷入当前困境的根源,目前基建企业资金端通过银行信贷、短期债券等中短期资金进行融资,但其参与的基础设施投资却往往具有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的特点。基建企业既需要与其投资周期相匹配的长期权益型资本,也需要有效和低风险的退出机制以缩短项目的回报周期。我们认为,应大力促进将基础设施作为基础资产进行资产证券化并上市交易,使得基础设施REITs成为我国基建企业权益型融资难题的破局之策。基础设施REITs不仅有利于吸引不同风险偏好水平的公众投资者参与基础设施的权益型融资,还有利于我国基建企业盘活基础设施存量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