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信托公司在标品信托展业方面还处于经验不足的阶段,信托公司扩展标品业务,需要看整个市场的空间能否提升。
近日,记者从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处获悉,标品信托发行近期大幅攀升,而与之相对的非标产品的发行则出现较为显著的滑坡。
业内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现阶段标品信托业务持续放量,信托行业的转型正在快速推进。可以看到,在数量和规模上,标品业务都不容小觑,在集合信托市场中的地位越发稳固。
具体来看,哪类标品信托产品在市场上受到更多的青睐?整体来看,标品业务和非标业务又有哪些不同?如何看待标品信托的发展空间?
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指出,近期非标类产品受监管和风险的影响持续收紧,标品信托业务成为信托公司展业的重心之一。
相关数据显示,9月13日至19日这一周标品信托产品成立数量232款,环比减少0.42%,成立规模70.75亿元,环比增加1.82%。其中,投向固收类资产(债券等)的产品成立数量137款,环比减少17.46%;权益类产品成立数量77款,环比增加79.07%。
对于发行情况,记者注意到,同期标品信托发行123款,环比增加40.82%;发行规模118.78亿元,环比增加39.27%。其中,投向固收类资产(债券等)的产品85款,环比增加46.42%;权益类产品发行数量26款,环比增加85.71%。
用益信托研究员喻智告诉记者,现阶段标品信托业务持续放量,信托行业的转型正在快速推进。可以看到,在数量和规模上,标品业务都不容小觑,在集合信托市场中的地位越发稳固。
记者了解到,标品信托一般指信托公司依据信托文件的约定,将信托资金直接或间接投资于公开市场(发行交易的金融产品,包括股票、债券、证券投资基金、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大宗商品、金融衍生品等),具有标准化、有公开市价、可公开交易、流动性强的特点。
因此,标品信托通常为净值型产品,期限灵活,产品流动性高,投资收益则由底层资产決定,底层资产的价格又是由公开市场交易产生,没有明确的预期收益率。
“信托公司的标品业务是大势所趋,我们目前也有推介相关产品。”某三方财富理财师莉莉(化名)告诉记者。
在莉莉推介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