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走进衡水市冀州区码头李镇广袤乡村的田间地头,一条条沟渠纵横交错,一排排林木错落有致,一片片农田生机盎然。广大农民群众三五成群,有的利用干渠水系灌溉农田,有的利用支渠水网是浇灌苗木,有的借助毛渠水网引水种菜,一派忙碌的春季劳作景象,而这一切都得益于该镇实施的河渠水网连通工程……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该镇将学习教育同为当地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结合起来,强力推进河渠连通工程,切实提高防汛抗旱减灾能力,确保以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助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打通动脉,河渠水网“连起来”。该镇结合当地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际,深入调研,科学规划,以河渠连通为关键,以渠道清淤为重点,对全镇河流、干渠、支渠、斗渠、毛渠水网工程进行科学规划,挂图作战,着力打通水系连通“主动脉”。截至目前,全镇水系综合整治项目完成河渠清淤40多公里,形成地表水系连通网络,全镇9.98万亩耕地实现地表水全覆盖,全面建成旱能浇、涝能排的农田灌排体系,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为全镇农业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该镇还依托水系打造林网观光带,以水养林、以林蓄水,为绿色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综合整治,生态环境“美起来”。该镇在打通水网“主动脉”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农村“毛细血管”的疏通净化,结合人居环境整治,对田间地头的沟渠、村前村后的坑塘进行综合治理;对此次水系连通工作涉及的宗佐、王明、庙上、沧头等16个村,上机械、出人工,彻底清除河道垃圾、杂物和河岸两侧违法建筑,打通最后的“毛细血管”,努力将全镇水系“搞活”。截至目前,共清理各类沟渠3万多米。同时,该镇坚持因地制宜,引水至村内水渠、池塘,重点对坑塘、河道、主要街道进行绿化,种植柿子、李子、复叶槭、紫叶李、香花槐等群众喜爱的绿化树木500亩,共植树2.8万株,打造沿线水景观,助力人居环境改善,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深耕细作,乡风文明“树起来”。码头李镇水资源丰富,以水为脉,不仅有效激活产业兴旺、生态宜居,还为乡风文明引得“活水”来。该镇把河渠连通与美丽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有机结合,用“绣花功夫”精细治理域内河渠坑塘,充分挖掘当地人文历史和水文化底蕴,合理规划,优化布局。分别在李后院、码头李、王明庄、宗佐、南大、南顾等村做好沿河绿化、立体美化,栽植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