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云智搜

    扫一扫关注

    枣强打好就业扶贫“组合拳”开启增收“薪”生活

       2021-10-21 570
    核心提示:  近年来,衡水市枣强县抓好劳务输转、扶贫车间建设、公益性岗位开发等重点工作,打好“外输、内吸、兜底、扶智”组合拳,扎实开展就业扶贫工作,让贫困劳动力端稳了就业“饭碗”。  强化宣传引导,县外输出稳定就业。该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制订《关于建立就业扶贫工作机制的决定》《就业扶贫培训方案》等系列政策文

      近年来,衡水市枣强县抓好劳务输转、扶贫车间建设、公益性岗位开发等重点工作,打好“外输、内吸、兜底、扶智”组合拳,扎实开展就业扶贫工作,让贫困劳动力端稳了就业“饭碗”。

      强化宣传引导,县外输出稳定就业。该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制订《关于建立就业扶贫工作机制的决定》《就业扶贫培训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积极宣传外出务工就业政策,鼓励贫困群众走出家门务工“淘金”,增加了贫困群众收入,有效助力脱贫攻坚。去年,全县贫困人口跨省务工268人、省内县外务工261人,跨省务工、省内县外务工稳定就业超3个月518人。疫情防控期间,他们探索建立了“点对点”务工服务保障机制,开通返岗专车4次,分别赴新疆自治区、成都市、廊坊市务工,共服务59人;人社部点对点系统维护输出17人,保障了劳务输出各项工作安全有序进行。

      搭建对接平台,县内吸纳就近就业。该县依托县域民营企业资源优势,统筹用工企业与贫困劳动力需求,举办专场招聘会。去年,该县“线下招聘+带岗入户”送岗位活动在枣强镇、大营镇、新屯镇、王均乡、马屯镇设立专场,共102家企业(含农业合作社)为贫困劳动力提供皮毛加工、农业种植、商贸等就业岗位,现场签订就业协议418人。该县建设扶贫车间让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甩掉了穷帽子,过上了好日子。

      聚焦特殊群体,因地制宜兜底安置。该县对于年龄偏大、残疾贫困劳动力及其他无法通过市场就业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实行兜底帮扶、托底安置。截至目前,该县因地制宜开设了保洁员、河道安全巡查员、秸秆焚烧巡查员等岗位,帮助“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人员实现在家门口就业524人。

      加强技能培训,扶贫扶智激发动力。该县人社部门把贫困户劳动力技能培训,作为就业扶贫的重要举措之一,坚持“扶智”与“扶技”并行,为贫困劳动力量身定制培训“菜单”,采取“岗位+培训机构+贫困人口”的方式,实现培训就业一体化,着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升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增强贫困劳动力的“造血功能”。

      下一步,该县人社局、县扶贫办将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积极推进巩固拓展就业扶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提升农民技能素质,逐步构建农业产业化扶贫车间集群,持续提高群众工资收入。(吕文英)

     
    标签: 其他行业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10079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