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云智搜

    扫一扫关注

    老年人权益保障,别忘了城市“老漂族”

       2021-10-20 410
    核心提示:  随着人口流动性不断增大,一部分老年人为支持儿女事业、照料孙辈,“候鸟式”离家漂至陌生城市。他们在异地他乡面临着医保、文化差异、夫妻两地分居甚至语言不通等问题。  尽管各地政府陆续出台优老政策,但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调研发现,有的政策相互“打架”,有的政策距落实落地仍有差距。  今年64岁的任建国自2013

      随着人口流动性不断增大,一部分老年人为支持儿女事业、照料孙辈,“候鸟式”离家漂至陌生城市。他们在异地他乡面临着医保、文化差异、夫妻两地分居甚至语言不通等问题。

      尽管各地政府陆续出台优老政策,但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调研发现,有的政策相互“打架”,有的政策距落实落地仍有差距。

      今年64岁的任建国自2013年起,每隔半年要跟老伴儿一起从吉林市来到石家庄照顾外孙。老人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加上心脏支架手术后需要药物维系,每天需要服用的药物多达5种,一天三次。

      “吉林的医保卡在石家庄买药不行,因此每次去石家庄之前,我要在吉林市的多家医院拿着医保卡去开药。由于开药有时间限制,这个事情很不好办,免不了托关系找熟人。5种药开足半年的量,袋子提起来近10斤重。”任建国说。

      每次把所有的药备齐后,任建国和老伴儿还有个“大工程”,就是在出发前,把堆在客厅里的各类药包装逐一拆开,每种药只留着药片统一放在小袋子里。有些药长得差不多,不留神会混淆。

      “主要是为了节省空间,药盒子、包装占地方,携带不方便。2013年开始,我这只‘老鸟’就驮着快10斤的药袋子每年从吉林飞往石家庄,从没卸下来过。女儿总劝我们发快递,但害怕路上有遗失,我们还是选择背着。”任建国说。

      原太原市老龄委一位工作人员也反映,他经常到北京接送孙子,有时一待就是几个月,因太原医保卡在北京不能使用,而他每天都要服用降压药,所以买药就成了一个问题。有时候药快用完了,只能让家人从太原买了再寄过来。

      在走访过程中,多地外地老年人反映,自己需要的一些药只能在本地医院凭医生处方开药,且每次只能开一个月的药量,老人们年纪大,在异地时间长,来回奔波不方便,医保卡购药、医药费报销就成了最大的一个难题。

      记者采访发现,仅在太原市,相关部门就经常接到一些异地老人的政策咨询,因异地就医、买药手续比较麻烦,老人们很关心怎样能把程序变得更简单。也有不少老人因医保手续迁不过来、续也续不上,日常就医、买药都成了麻烦,单靠某个市的力量难以突破,这需要国家统一或者各省联手研究解决。

      两年前,内蒙古呼伦贝尔的王燕老人被女儿接到呼和浩特帮忙照顾外孙。她向记者坦。

     
    标签: 其他行业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10079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