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云智搜

    扫一扫关注

    湖南临湘:产业转型走新路 理念转换优生态

       2021-10-20 420
    核心提示:  告别灰蒙蒙的天、暗沉沉的地、杂乱无章的房屋,走进湖南省临湘市桃矿街道办事处,仿佛恢复了昔日盛产铅锌时的热闹场景,矿区居民在整齐划一、生机勃勃、气象盎然的居住环境中尽享幸福生活。  桃矿街道办事处前身是大型国企桃林铅锌矿,始建于1956年;因资源枯竭,2003年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由临湘市人民政府管理。“

      告别灰蒙蒙的天、暗沉沉的地、杂乱无章的房屋,走进湖南省临湘市桃矿街道办事处,仿佛恢复了昔日盛产铅锌时的热闹场景,矿区居民在整齐划一、生机勃勃、气象盎然的居住环境中尽享幸福生活。

      桃矿街道办事处前身是大型国企桃林铅锌矿,始建于1956年;因资源枯竭,2003年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由临湘市人民政府管理。“路,坑坑洼洼;水,断断续续;灯,阴阴暗暗……”桃矿人用一首顺口溜向记者介绍着当时的情况。

      “如今的矿区旧貌换新颜,关乎民生的设施建设每年都在增多变好,废弃的矿山披上绿装,优势产业集聚发展让桃矿从曾经的‘后进生’逆袭成‘绩优生’,赶超的力量来源于一个‘转’字。”临湘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熊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产业转型求发展、理念转换优生态、作风转变保民生,临湘市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2016年8月桃林铅锌矿被列入全国独立工矿区改造提升工程实施范围,通过三个“转”,走上了逆袭之路。

      “改制之初,发展难度大。”参与过桃矿转型工作的桃矿街道原党工委书记刘庆明回忆说,“当时桃矿有不少困难户,社区基础设施差,矿工住的棚房低矮窄小、隐患重重,矿区道路又弯又窄又陡,特别是供水、供电、教育、就医、文化娱乐设施老化,给矿区居民的生活带来极大困扰。”桃矿关闭破产后,大量职工下岗,养老、再就业等问题日渐凸显。

      临湘市接管桃林铅锌矿后,从最难、最苦、最突出的民生问题入手,全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2016年成立桃林铅锌矿独立工矿区,建立民生项目库,制定税收、信贷、用地等优惠政策,把一个个民生“痛点”转变成发展“亮点”。

      2016年以来,临湘市先后投入资金67.9亿元,实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项目47个。其中,投入资金4亿元,完成棚改房2545套,并完成了三供一业(供水、供电、供气和物业管理)改革任务;投入3.5亿元实施了矿区道路硬化、小区绿化亮化美化、管网建设等工程;打好职业培训、专场招聘、公益岗位等就业服务组合拳,帮扶2400名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

      走进桃矿综合站一楼“建矿历史展览厅”,厚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834枚企业创办以来的印章,满墙的奖杯、奖状展现着桃矿当年的辉煌。“桃林铅锌矿经过40多年的开采,选矿药剂、重金属残留物、扬尘等严重污染了矿区及周边的土壤、河。

     
    标签: 其他行业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10079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