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昆明市主城建成区备案的公共停车场和道路临时停车泊位按照计划,基本完成了信息化改造,并接入昆明市智慧停车信息平台。
“智慧停车”本是一项惠民政策,旨在减少停车位闲置时间,提高停车效率。然而,《工人日报》记者近期调查发现,在道路临时停车泊位清理规范工作的推进过程中,“车位减少”“停车费贵”让一些市民停车“有点难”。
据了解,昆明市智慧停车建设运营公司建设完成城市级停车云平台,是以停车泊位共享为核心,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采集、整合泊位信息和资源,实时发布泊位信息、开展停车泊位共享,提高泊位周转率和利用率。
记者获悉,截至9月,昆明市智慧停车信息平台已实现五华、盘龙、西山、官渡、呈贡、晋宁、寻甸、禄劝等区县联网,联网2400余个停车场(路段),包括路内和路外近80万个泊位,“云智停车”注册会员超过90万人。新设泊位全部接入昆明市智慧停车信息平台,基本实现“停车泊位统一编号、管理人员统一着装、服务收费统一标准、咨询投诉统一渠道”四个统一的规范管理。
市民下载“云智停车”APP后,点击“找车位”选项,就能显示目的地周边300米~1000米范围内的所有停车场,并显示停车收费标准及空余车位。
“对于临时停车来说,规范收费确实公开透明。之前在小区的临时泊位停车,整天停车加过夜封顶15元,1个月450元,现在每天20元,1个月600元,费用变高。”昆明春苑小区的居民字先生说,“相关部门在推进机动车停车场信息化建设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市民的承受能力和实际情况。”
昆明盘龙区东华小区周边部分业主向记者反映,因为小区无法停车,几年来,东华小区及周边小区部分业主的车辆一直停放在东华小区文艺路。这条路之前一共设置了130多个车位,停车泊位清理规范后,这里的停车泊位只剩80个左右。
记者注意到,尽管车位比之前少了50个左右,但并没有形成车位紧张的局面。询问原因得知,停车费原来平均每月300元左右,而现在,白天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每半小时2.5元,夜间从晚上8点到次日早上8点,每小时4元。按照每天24小时计算,收费最高为108元。如果仅仅晚上停放,每天也要48元,一个月要1000多元。
尽管执行收费标准只有几天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