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镇化率已达63.89%,随着人口向城市集中,交通拥堵、环境污染、配套设施缺乏等问题逐步暴露。如何在转型发展中破解“城市病”问题?新华社记者日前在成都、重庆等地调研,看各地如何治理城市“短板”。
“栈道宽度太窄”“想改善街区环境”“垃圾处理需要改造”……重庆山城巷传统风貌区“微更新”过程中,群众通过2020年城市体检群众满意度调查表达了不同的诉求。
记者近日在山城巷看到,部分建筑被拆除、增设了架空层,一条宽为1.5米至2米的栈道斗折蛇行,透过加装玻璃还能看到原本狭窄的土栈道;堆满垃圾的废墟打造成为“荒野花园”,正在提升修缮。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人居环境处副处长胡文琦说,基于社会满意度调查,重庆形成了“城市发展短板清单”“城市病清单”等,并针对老百姓最急切解决的城市短板,形成了“城市治理项目方案”,限时销号解决。目前,重庆市已完成2021年度社会满意度调查的问卷采集工作,覆盖了主城都市区建成区所有社区。
城市体检的根本,是发挥公众参与在城市治理的主体作用。过去,城市开发建设以大规模增量建设为主;现在,城市建设转向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需充分了解居民诉求,听取各方意见。
目前我国已基本建立城市体检评估机制,建立了8方面65项指标组成的体检指标体系,形成了城市自体检、第三方体检和社会满意度调查相结合的城市体检工作方法。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工作负责人表示,2020年的城市体检结果显示,样本城市普遍存在中心区人口过密、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底数不清、避难场地建设不足、城市防洪和排水防涝体系衔接不够等风险隐患,韧性城市建设水平有待提高。此外,城市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足。
地处老城区,周边道路狭窄,停车位严重不足,每天平均就诊患者人数达8万人……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曾是成都最大的“堵点”。
如何破解拥堵症结?成都2019年作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试点城市开展城市体检工作,在城市体检中梳理出20个道路堵点,华西医院首当其冲。
“旧城更新需要系统和整体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