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账户分类管理、备付金集中存管等监管措施的落地,支付清算行业结束了野蛮生长的时代,但这并不意味着风险隐患的彻底消除,严监管正成为常态化。
11月28日,第八届中国支付清算在京召开。央行副行长范一飞就支付行业严监管所取得的成果、当前支付行业存在的乱象,以及下一步严监管的重点落脚点等方面发表主旨演讲。
范一飞表示,严监管常态化永远在路上,下一步要重点从严从重打击无证机构,规范创新严控交叉风险,进一步落实实名制管理,切实防范电子结算风险,以及全力保障清算系统运行等方面着手。
范一飞称,当前,严监管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基本确立,监管理念转变,突出包容审慎监管、依法监管、创新监管、分类监管、协同监管,压实监管的责任,打造监管文化;从改革监管体制入手,设立基层支付结算监管部门和专门执法检查大队,调配监管力量,形成突击检查、专项检查、随机抽查和现场检查组合拳,坚持顶格处理,树立监管权威,形成刚性约束,支付监管的有效性明显提升。
严监管虽然成效显著,但范一飞也强调,完全消除风险不可能一蹴而就,一些老生常谈的问题依然存在,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有些问题偏离产业发展初心,不及时处置将严重损害产业发展成果。范一飞重点指出当前支付行业主要存在的以下几点问题:
一是无证经营屡禁不止。他表示,支付业务属于金融业务,必须持牌经营接受监管。当前无证经营成为市场乱象的重要推手。尽管2016年央行联合多部门开展无证经营支付业务的整治并已取得不少成效,但这一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治。
范一飞举例称,有些机构不熟悉监管政策,就要盲目上项目,开展支付业务;有的机构受到利益驱动明知故犯,特别是持牌机构无视监管,以身试法,希望这些机构负责人自觉自律,切实慎思慎行。无证经营还出现一些新动向,比如一些新型的平台主体不断涌现,还有一些境外机构或者平台从事支付业务无证经营,给查处工作增加了不小的难度。
“无证机构游离于监管之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损害持牌机构利益。同时给客户资金安全、信息安全带来极大隐患,必须给予彻底根治。”范一飞称。
二是共性问题屡查屡犯。据范一飞介绍,严监管实施以来,央行在全国范围内对各类机构开展了大量执法检查,在高频检查下发现,老问题持续高发,相互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