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留学圈,借鉴过来人的选专业建议也已经成为共识。为了不让自己选到会“流泪”的专业,一定要抱紧别人的大腿。
但问题是,我们常听到的建议,真的适合你吗?盲从选了专业,又会面临怎样的后果?
当初做功课时,身边的学长学姐都劝我选薪资高的专业,我也是想着尽快回本,所以在申请时就选了金融。
但开学以后,我发现自己根本就不喜欢金融,再加上此前缺乏一定的基础,每节课都上得很吃力,就连课后的 project 和其他作业,我都不太能 hold 得住。
虽然不可否认的是,热门专业之所以广受欢迎,是因为它们在可选择的院校范围、就业市场需求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优势。
但热门的背后,恰恰是激烈的竞争。我当时属于文转商,又选择了大热门的商业分析(你没看错,背景并不是很匹配)。再加上时间的紧迫性,我在背景提升上没有花费太多精力。
虽说热门专业很有吸引力,但还是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与录取难度,理性做出选择。
我当时选专业的时候,处于非常被动的状态。总想着先进名校,然后再在这个范围内看看有哪些专业可以选择。既没有考虑好自己的兴趣,也没有结合课程设置、就业等关键的因素。
最后,我顺利进了哥大读某数据类专业。但从小到大都讨厌与数据打交道的我,每上一节课都很折磨,第一学期的 GPA 都快班级垫底,一度担心自己无法毕业……
关于借鉴他人的选专业建议这件事儿,我也很理解。毕竟,在自己毫无头绪的情况下,过来人的指导犹如救命稻草。
但问题是,适合别人的选专业方法也许不适合你。如果仅听那些片面之词,过于盲从地做选择,反而会适得其反。
所以,作为与申请、就读、就业等多方因素挂钩的选专业大任,究竟该如何完成呢?
今天,我们不谈方法论,直接抛出 5 个问题,希望大家在选专业前,全面结合这些维度,对自己灵魂拷问一波。
有人选择,是因为喜欢天马行空的创作力,喜欢看到自己的 idea 最终呈现在荧幕上。那你呢?你的目标专业是否夹杂着个人的兴趣爱好?
说得官方一点就是,只有带着一定的兴趣与热爱,大家才会有更多动力去学习和研究,直至顺利完成学业。相反,如果你本身对某个专业毫无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