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7日电 南京农业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校之一。其前身可溯源至1902年三江师范学堂农学博物科和1914年私立金陵大学农科。据该校招办主任倪丹梅介绍,学校是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是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注重培养具备“理论基础厚、科研能力优、综合素质高、竞争能力强”特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合从事生物学及相关学科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据了解,南京农业大学获教育部、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批准设立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简称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简称生物学基地班)。
倪丹梅介绍,2017年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面向全国招生50人,实行本硕博连读、中期分流分段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广博的生命科学基本理论、系统的生物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以及一定的企业经营管理基本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到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进一步深造,从事生命科学与技术及其相关的产品研发、推广和经营等工作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金善宝实验班从新生中遴选部分优秀学生进入金善宝实验班(分经济管理类、植物生产类、动物生产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植物生产类实行“3+X”培养模式(X为1年、3年或5年,本科学制4年,本硕连读学制6年,本硕博连读学制8年);动物生产类分设动物健康和动物生产两个方向,统一选拔,入学分流,动物健康方向学制5年,动物生产方向学制4年;经济管理类对部分品学兼优的学生实施“3+1+2”(“3”为本科生阶段,“1”为本科与研究生过渡阶段,“2”为研究生阶段),培养农业经济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及其相近邻学科专业(产业经济学、技术经济及管理、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研究型人才。
“2014年学校获批成为首批‘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学校八个专业分别获批为拔尖创新型和复合应用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倪丹梅说,“拔尖创新型”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立足于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科研能力、国际背景,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拔尖创新型农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