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云智搜

    扫一扫关注

    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是什么样子的?听听这几位校长们怎么说

       2021-09-30 310
    核心提示:  新华网北京12月15日电 质量提升,是一场没有终点的赛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要求,对于基础教育阶段来讲,应该如何理解高质量的内涵?如何同步打造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学校、家长和社会三方又该如何形成合力?  在日前举办的第十一届新华网教育论坛“2020·CIP教育创新大会”上,北

      新华网北京12月15日电 质量提升,是一场没有终点的赛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要求,对于基础教育阶段来讲,应该如何理解高质量的内涵?如何同步打造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学校、家长和社会三方又该如何形成合力?

      在日前举办的第十一届新华网教育论坛“2020·CIP教育创新大会”上,北京市第四中学校长马景林、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莉萍、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联合学校总校常务副校长周建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杜毓贞围绕《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使命与选择》展开圆桌对话。新华网教育事业中心内容总监商亮主持本场圆桌对话。

      “高质量的教育首先应该有一个好的教育价值追求,它应该不是简单的应试,而是素质教育,它不是简单的智育,而应该是‘五育’并举。”马景林认为,对学生来说,高质量的教育要让他们拥有更广阔的可供选择的平台,对于学校来说是要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发展的可能,给孩子留下可以期待的未来。

      在王莉萍看来,“所谓的高质量发展其实不是所有学校‘千人一面’、同质化的好,而是各个学校充分激发育人的活力,发挥各自的育人特色。”在她眼中,高质量发展所呈现的状态是,“虽然各个学校培养人的形态不同、渠道不同,但最后我们的孩子都能够全面发展,学有所长,未来能在某个领域找到喜欢的工作,这种工作不仅可以使他们自食其力,而且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一份自己的贡献。”

      “高质量,不是面向一部分人,而是面向所有学生,尽可能为学生的发展创造和搭建更多的平台,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出彩。”杜毓贞同样认为,学校要坚持特色发展之路,在育人理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习方式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都有所作为才能呈现出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杜毓贞强调,我们培养的人首先要身心健康,就像“0”前面的“1”一样。

      周建华表示,从学校内部来。

     
    标签: 焦点新闻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10079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