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云智搜

    扫一扫关注

    儿童微量元素检测当禁家长“心魔”也需消除

       2021-09-29 430
    核心提示:  国家卫健委近日印发通知,要求加强儿童微量元素检测监督执法工作,不得将微量元素检测作为体检等普查项目。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诊疗规范、临床诊疗指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行业标准等要求,严格规范儿童微量元素检测工作,非诊断治疗需要不得针对儿童开展微量元素检测,不得将微量元素检测作为体检等

      国家卫健委近日印发通知,要求加强儿童微量元素检测监督执法工作,不得将微量元素检测作为体检等普查项目。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诊疗规范、临床诊疗指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行业标准等要求,严格规范儿童微量元素检测工作,非诊断治疗需要不得针对儿童开展微量元素检测,不得将微量元素检测作为体检等普查项目。(8月23日《现代快报》)

      这项技术的使用范围很窄,通常仅用于重金属中毒的辅助诊断和治疗效果监测等方面,比如因工业污染导致的儿童血铅超标,就可使用该检查进行儿童血铅筛查和治疗效果评估。但近年来,这项技术被广泛滥用,不仅被用于儿童缺钙、缺锌、缺铁性贫血等方面的诊断,有些机构还将之当成儿童体检项目,甚至当成特色服务。

      微量元素血中浓度有时说明不了什么,比如血钙不等于骨钙,血液中的钙不仅含量甚微,而且极易受到饮食、人体代谢等因素影响而产生较大幅度的波动,其参考意义不大。如果把身体里的钙比作整个天空,那么,血钙就像井口上飘忽不定的一丝云朵,云朵代表不了天空,血钙也不能用于诊断缺钙导致的疾病。

      我国早在2013年就印发了《关于规范儿童微量元素临床检测的通知》,明确指出“不宜将微量元素检测作为体检等普查项目”。如今,将“不宜”变成“不得”,意味着治理的力度在加强。值得反思的是,多年来,该技术被滥用的现象一直存在,背后的动力是什么?此现象又为何屡禁不止?

      一个主要的动力是,该项目很容易赚钱,不仅检测本身可以赚钱,而且检测出问题之后,还可以推销相关药品、保健品以及提供相应服务等。由于有利可图,有些医疗机构在这方面乐此不疲,不仅专门设立门诊,而且甚至到社区送检测上门,通过针对一滴血、一根头发等的检测,就下达相应诊断。此外,家长的“身材焦虑”、“智力焦虑”等,则使该项目具备了大把赚钱的能力。一些机构或人员的误导性宣传,又制造并强化了这类焦虑,如此形成恶性循环,让该技术被滥用现象更难治理。

      由此看来,儿童微量元素检测当禁,但更需针对深层次的原因寻求化解之策。只有消除家长的“焦虑心魔”和部分机构的“逐利心魔”,方能釜底抽薪,尽快让这项技术得到规范运用。(时本)

     
    标签: 焦点新闻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10079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