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云智搜

    扫一扫关注

    我国电大的转型之路——读《面向社会教育的转型发展》有感

       2021-09-29 350
    核心提示:  初读吴进的新作《从广播电视大学到开放大学:面向社会教育的转型发展》,觉得有些许压抑。在电大工作36年,几经电大发展的全过程,从一所大学、一个庞大的大学体系要面向非“正规”教育而转型,这样的观点,令人心有不甘。再读,细细品味之下,慢慢体悟到到开放大学的应有之意。  作者以改革开放和我国教育事业的迅速

      初读吴进的新作《从广播电视大学到开放大学:面向社会教育的转型发展》,觉得有些许压抑。在电大工作36年,几经电大发展的全过程,从一所大学、一个庞大的大学体系要面向非“正规”教育而转型,这样的观点,令人心有不甘。再读,细细品味之下,慢慢体悟到到开放大学的应有之意。

      作者以改革开放和我国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为背景,梳理分析我国广播电视大学教育的发展路径和重要节点,从各阶段性任务出发,探究其间的关联,去回望开放大学的初心,进而得提出“大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的初心论。

      或许,在许多人的眼中,所谓“电大”不堪一提,电大的发展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而言无足轻重。事实上,作为中国、乃至于全球最大的大学(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在高等学历补偿教育、提高国民素质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曾经有过一些批评的声音,“电大的历史使命已经终结”,而纵观这个变革的时代,新生事物往往都是应运而生的,其持续存在和发展的生命力所在就是能够与时俱进。

      在构建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进程中,广播电视大学始终发挥着填空白、救急需、补短板的特殊职能,这种没有定位的“定位”,恰恰显示出其作为“构建和完善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一支机动力量”的特殊作用。该书借鉴伊万·伊里奇的“去学校化”理论和佐藤学的学校变革理论,对我国社区教育的内涵、功能、要素、课程、教学组织方式等提出了独到的见解。特别对广播电视大学转向开放大学的标志——发挥在社会教育领域的领军作用进行了初步的论述。

      尽管作者有些观点存有争议,但对于处于转型期的我国广播电视大学而言,难说不是一股清新之风,可以让我们深入思考前行的路;对于广播电视大学的管理者而言,作者以其38年的工作经历和基于实践的思考,亦是有益的借鉴。(作者:钱旭初,江苏开放大学社会教育处处长、教授)

      编者按:近年来,北京市教育系统聚焦学生的实际获。

     
    标签: 焦点新闻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10079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