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仙游9月17日电 疫情冲击之下,如何守护“莆田的孩子”身心健康?中新网记者采访多位心理学业者,专家们支招:复课、绘画、阅读、做手工,“让他们忙起来”。
福建省精神卫生中心、福建省福州医学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邹晔峰医师,曾作为心理专家援助湖北宜昌抗疫。他表示,学生是最薄弱的环节,令人揪心,当务之急是帮助孩子保持秩序、家长保持情绪稳定。
“原本的秩序被打乱,很多不确定性、不安感就来了。”邹晔峰鼓励家长,“多陪护,如果有可能进入隔离病房陪护就更好,或多进行线上视频交流,让孩子有更多机会跟熟悉的环境、人员接触,孩子们原来干什么,现在还是要干什么,孩子们面对熟悉的环境人物,有助于他们尽快稳定下来。”
邹晔峰说,尽管抗疫两年,但疫情或许从未那么真切地就在身边,每个人内心建立的心理平衡都被打破了,大家或有应激反应。“家属的情绪化表现,无论是否有隔离,都可能会传递给孩子。”他鼓励家长,觉察并接纳自己的情绪,才能陪伴孩子更快地稳定下来。“在适当的时候告诉孩子大人也会感到不安,也有些害怕,孩子就会知道不是自己一个人在不安害怕,反倒更能安心。”
“你再告诉他,全社会都在帮助我们抗疫,国家也有能力,让孩子知道疫情可控,只是过程有些艰难,这也有助于增加孩子的掌控感。”邹晔峰说。
福建行政学院心理学博士张荣伟也表示,对未成年尤其是低龄段孩子,不宜单人单间隔离,“封闭隔离易引发心理问题”。他强调,各界需设法降低孩子们的恐慌心理,维护他们的安全感,这包括家庭提供情感支持和物质保障,医院普及医学知识,心理学家提供降低焦虑和恐惧心理的调适技巧。
张荣伟说,学校需保持孩子们的社会联结,班主任利用在线班课倾听孩子们的负面情绪,“上网课,写信,绘画分享,多布置他们力所能及的作业,让他们忙起来”。
张荣伟说,疫情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