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江苏、湖南、云南等省份后,宁夏也加入美育进中考的改革行列。日前,宁夏明确2024年将把美育成绩纳入中考总分。
美育进中考,是实施艺术教育规范化、普遍化的突破口,是引导实现2022年开足开齐美育课程目标的有效路径。随着美育进中考试点范围的不断扩大,似难以量化的艺术水平测试如何公平有效、美育的考核内容及评价体系如何体现其“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的本质等问题,也愈加引发关注和讨论。
相较于中考的其他学科,美育作为感性教育,归根结底是一种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需要旷日持久的浸润才能有所成效。它以抽象化的美育思维为始,以具象化的美的探索为果。中考作为一种选拔考试,虽然建立在义务教育基础上,然而考试的竞争性、选拔性特点决定了其以具象化形式为始,以抽象化的选拔标准为末。基于此,面向中考的美育的评价策略既要体现应试与考核的成效,在选拔性考试中发挥筛选作用,又要不违背美育浸润教育的初衷。
美育从来不单是一技一艺的传习和理论概念的传诵,而是全身心的文化沉浸与审美体验。完整的美育教育应该包含四个阶段:获得美的知识、获得美的感受、认识美的规律、实现美的创造。美的知识与感受来源于知识体系的建构与深化,美的规律与美的创造构成了美育能力的来源与引导。因此说,知识体系与能力体系应成为美育中考评价策略的两大核心。此外,这一完整的美育教育历程也构成了美育考核的评价逻辑:艺术素养、创造力的培养不可一蹴而就,过程性评价和考试性评价相结合才能更接近公平。
在中考语境下,美育课程与数理化无异,对知识体系的考查也必不可少。具体可以以多选、单选等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学生对艺术理论的知识积累与知识结构。内容来源可以是国家规定的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门类的理论知识。在专业艺术院校或者有艺术类专业的综合院校,不论是造型艺术还是表演艺术,都会开设至少一门该艺术门类通史课程。学校教育的本质是向学生传授人类文化知识,毕竟知识的获得是艺术创新的基础。因此在中学的具体教学中,应重视美育通识与知识普及,力求实现从“知识本位”到“素养本位”的进阶。
关于美育能力的考核,则应包括鉴赏能力与实践能力两个维度。艺术的本质在于创造,审美能力是创造能力的前提。鉴赏能力的评价或可以论述题的方式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