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云智搜

    扫一扫关注

    八位院士“同框”助力基础学科人才培养

       2021-09-28 390
    核心提示:  人民网北京5月21日电 (记者何淼)假如问一个人,21世纪什么最重要,可能十个人有八个人会回答,人才!是的,在当今全球竞争的背景下,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  日前,“英才计划”2020年度工作总结会暨专家咨询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王恩哥、杨玉良、田刚、李树深、包信和、吴朝晖、武向平、

      人民网北京5月21日电 (记者何淼)假如问一个人,21世纪什么最重要,可能十个人有八个人会回答,人才!是的,在当今全球竞争的背景下,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

      日前,“英才计划”2020年度工作总结会暨专家咨询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王恩哥、杨玉良、田刚、李树深、包信和、吴朝晖、武向平、丁奎岭八位院士共同出席了会议。

      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孟庆海表示, “英才计划”实施八年以来,在培育科技后备人才培养品牌,搭建科教融合协同育人平台,探索出各具特色的培养模式,形成上下联动、多方协同的工作机制,汇聚了高质量的培养队伍,建立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阵地六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王恩哥院士主持召开“英才计划”专家咨询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会议听取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计算机五个学科工作委员会所作的2020年度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安排,讨论了英才培养基地建设、前置培养工作、与“拔尖计划”2.0衔接等内容。会议强调,专家咨询委员会要进一步增强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发挥智库作用,加强对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调查研究,充分调动各种资源,努力推动“英才计划”工作发展。

      据了解,“英才计划”由中国科协和教育部共同主办,旨在选拔一批品学兼优、学有余力的中学生走进大学,在自然科学基础学科领域的著名科学家指导下参加科学研究、学术研讨和科研实践,使中学生感受名师魅力,体验科研过程,激发科学兴趣,提高创新能力,树立科学志向,进而发现一批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优秀中学生,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输送后备力量,并以此促进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相衔接,建立高校与中学联合发现和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的有效模式,为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不断涌现和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编者按:近年。

     
    标签: 焦点新闻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服务条款  |  法律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陕ICP备20210079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