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苏区的红土地孕育了革命,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在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中,在建立红色政权、探索革命道路的实践中,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习强调:“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永远铭记、世代传承,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根守魂,始终保持人政治本色。”
1931年11月7日至20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谱写了中国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建设和红色政权建设的新篇章。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工农政权,是我们党在局部地区执政的重要尝试。在极为艰难的革命环境、非常险恶的斗争形势中锤炼锻造的苏区精神,既蕴涵了中国人革命精神的共性,又显示了苏区时期的特色和个性,是中国人政治本色和精神特质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新的升华。正如习深刻指出的:“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承载着中国人的初心和使命,铸就了中国的伟大革命精神。这些伟大革命精神跨越时空、永不过时,是砥砺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精神动力。”
中央革命根据地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历史,已经成为我们党的历史和近代中国革命斗争历史非常重要的一页,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广大党员、干部应该不断从中得到教益,受到启迪,获得力量。“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方志敏牺牲前留下的铮铮誓言,彰显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伟力。“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至今传唱的兴国山歌,体现了中国人的优良作风和艰苦奋斗精神。背着金条乞讨数年,历尽千辛万苦寻找党组织继续干革命,不动用分毫党的经费,江西省苏维埃主席刘启耀的故事,展现了为政清廉、取信于民的高尚情操……许许多多这样的人不为官、不为钱,不怕艰苦、不怕坐牢,慷慨赴死、从容就义,真正做到了为主义和信仰而奋斗、而献身。实践证明,由坚定的政治信仰产生的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是中国人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力量源泉。
我们正在从事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到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