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的沸点约为78摄氏度,乙酸的沸点比水还要高,但乙酸乙酯有与乙醇和水形成一种低沸点三元共沸物的能力,这种低沸点三元共沸物的沸点仅为70摄氏度左右,主要成分是乙酸乙酯,但含有一定量的乙醇和水,因此,如果反应物中乙醇过量,就容易形成这种低沸点三元共沸物,在比乙醇沸点还低的温度下就沸腾,从而将生成物乙酸乙酯移走,使得平衡有效向右移动,但这种低沸点三元共沸物免不了会从反应物中同时带走一部分乙醇,想要用这种方法移去乙酸乙酯,同时又要提高乙酸的转化率,原始反应物中的乙醇必须过量。
酯化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为了提高酯的产量,必须尽量使反应向有利于生成酯的方向进行,一般是使反应物酸和醇中的一种过量,在工业生产中,究竟使哪种过量为好,一般视原料是否易得、价格是否便宜以及是否容易回收等具体情况而定,在实验室里一般采用乙醇过量的办法,反应式为:此工艺的优点在于反应在常压低温下进行,工艺条件比较温和,缺点在于铝基催化剂无法回收,蒸馏出的废液中残留的乙醇铝加水生成氢氧化铝排放,造成环境污染。
乙醇的质量分数要高,如能用无水乙醇代替质量分数为95%的乙醇效果会更好,催化作用使用的浓硫酸量很少,一般只要使硫酸的质量达到乙醇质量的3%就可完成催化作用,但为了能除去反应中生成的水,应使浓硫酸的用量再稍多一些,制备乙酸乙酯时反应温度不宜过高,要保持在60℃~70℃左右,温度过高时会产生乙醚和亚硫酸或乙烯等杂质,导气管不要伸到Na2CO3溶液中去,防止由于加热不均匀,造成Na2CO3溶液倒吸入加热反应物的试管中。